古诗文详情
福到:温暖的文化印记
倒贴 福字
3053

历史课总让我像冬天里捧着烤红薯般暖洋洋的。那天老师讲到明太祖朱元璋时,我托着腮帮子听得入神,课本上的文字仿佛变成了糖葫芦,在记忆里串起一串甜津津的故事。

记得那个飘着细雪的午后,老师说起朱元璋微服出巡的典故。我眼前忽然浮现出六百年前的应天府:青石板上覆着薄霜,街边桃符红得耀眼,孩童举着糖画追着货郎跑。朱红宫墙里的皇帝换下龙袍,像个普通员外般踱着步子,忽然驻足在一户贴着春联的宅院前。他修长的手指抚过门框上新糊的窗纸,忽然眉头微皱——满城红火里,独独少了给百姓的祝福。

"陛下,何不赐'福'?"随行的侍从轻声提议。朱元璋当即要来纸笔,挥毫写下斗大的"福"字。墨汁未干的宣纸被百姓争相传阅,从此每逢年节,家家户户的门楣都绽放着这朵墨香浸润的牡丹。可谁曾想,有位不识字的阿婆把字贴倒了,慌得街坊们直冒冷汗。这时刘伯温捻须笑道:"福倒福到,正是天降祥瑞!"这话像春风化开冰凌,连皇帝都笑出了眼角的细纹。

去年除夕,我蹲在奶奶身边看她贴福字。皱纹里的银发被夕阳染成金线,她颤巍巍抹着浆糊说:"倒着贴,福气来得快。"我突然明白,那些在历史长河里漂流的习俗,就像奶奶针线筐里的红绳,需要我们这代人继续编织。现在每逢周末,我都会教六岁的妹妹写毛笔字,看她歪歪扭扭地描出"福"字时,总觉得有片温暖的雪花,落在了五千年文明的火炉上。

相关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