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里春秋

 浏览:3027 次

推开家门时,窗框总会发出"吱呀"轻响,像在和我打招呼。门,这个天天打照面的老朋友,默默守护着每个家庭的晨昏日常。从教室的蓝漆铁门到故宫的朱漆铜钉,它们都恪守着"宅院深深深几许"的古老诺言,将光阴的故事轻轻掩在门缝里。

最原始的石门如今仍矗立在长城垛口,斑驳的凿痕里藏着戍边将士的铠甲声。后来能工巧匠伐木为门,门环上铸出吉祥的椒图兽首,晨光里总有"笃笃"叩门声。去年校门口新装了自动感应玻璃门,我们追着阳光在通透的门框里蹦跳,倒像在玩"千门万户曈曈日"的活课本。

清晨总能看见妈妈把钥匙串系在腰间,金属相碰的叮当声比闹钟还准时。"咔嗒"落锁的瞬间,防盗链就像士兵立正。记得去年台风天,邻家忘了锁阳台门,暴雨把钢琴谱都泡成了纸浆。这让我明白"无钥之门难自开"的古训里,藏着多少代人的生活智慧。

前些天爷爷给老宅装了新门挡,是块刻着貔貅的青石。他说以前总被穿堂风摔门声惊醒,现在连野猫溜进来偷鱼都听得真切。这让我想起自然课学的"四两拨千斤",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这般巧思。

奶奶家的竹纱门总浮着槐花香,细密网格既挡蚊虫,又让穿堂风裹着蝉鸣流淌。老人家常说这是"治未病"的好法子,既防虫蚁小患,又守得住满室清凉。这倒让我联想到数学课讲的概率问题,防患未然确实比亡羊补牢高明。

每天擦门框时,我总爱数上面的木纹,这些年竟攒下三十六道深浅不一的划痕。爸爸说合页要定期上油,就像人要时常活动筋骨。古语说"慎始敬终",原来对物的珍视里,也藏着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