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直做人,一生修行

 浏览:3843 次

深秋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,我望着校门口"立德树人"的鎏金大字出神。做人与站直做人之间,原来隔着一部五千年的文明史。

翻开历史长卷,两种人生轨迹格外清晰。有人像水中的浮萍,在利益漩涡里随波逐流;有人则像崖边的青松,在风雨中挺直脊梁。战国时期的屈原投江时,怀石之重压不弯他的傲骨;东晋陶渊明在五斗米前转身,南山菊花映照出他笔直的背影。这些身影告诉我们:挺直腰杆不是天生的本领,而是日日打磨的修行。

北宋文豪苏轼在《赤壁赋》中写道:"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"面对浩渺时空,人何其渺小,但正是这份渺小,更需要我们以正直为舟楫。明朝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拒不南迁,写下"粉骨碎身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";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,烟尘中站成民族的脊梁。他们用生命证明:站直做人的真谛,在于用良知丈量天地。

现代社会的纷繁更考验着每个人的定力。街角拾荒老人将捡到的钱包归还失主时,他佝偻的背脊突然高大;抗疫护士脸上勒出血痕仍坚守岗位,防护服下是挺立的灵魂。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像星星点点的火种,照亮我们前行的路。

站直做人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。课堂上不传纸条的坚持,球场上不故意犯规的自觉,面对诱惑时轻轻摇头的克制,都是立身处世的根基。正如校训碑上刻着的"勿以善小而不为",正直品格正是在这些细微处生长。
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