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相和的启示
浏览:3402 次
那年赵国都城邯郸的街道上,春日的柳絮轻轻飘落。蔺相如刚结束朝会,青石板路上还留着晨露的痕迹。忽然远处传来马蹄声,廉颇将军的马车正迎面而来,车轮碾过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。相如的侍从握紧缰绳正要开口,却见主人轻轻摆手:"调头吧,绕道东市。"
相如府中的老槐树沙沙作响,他捧着竹简却看不进去。侍从不解地问:"大人连秦王都不怕,为何要躲廉将军?"相如放下竹简,望着庭院里新开的桃花:"秦国不敢犯赵,正是因为我们文武同心。若我与将军争执,就像折断赵国的双翼啊。"这话传到正在军营操练的廉颇耳中,他手中的青铜剑突然变得沉重。
三日后细雨绵绵,廉颇背着荆条来到相府。粗布麻衣被雨水浸透,荆刺在背上划出血痕。相如快步冲出屋檐,雨水打湿了衣襟也浑然不觉。两位老臣在雨中相望,廉颇的声音混着雨声:"我这粗人竟不懂,大人的胸怀比邯郸城还要宽广。"相如解下自己的披风,轻轻覆在老将军肩上。
后来邯郸百姓常见这样的画面:文官的车驾与武将的骏马并辔而行,朝霞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城墙上,仿佛赵国最坚实的盾与矛。每当外使来访,总能看到相如捧简讲解,廉颇按剑护卫,连檐角的铜铃都奏出和谐的韵律。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