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细雨中触摸永恒——读川端康成的三重美

 浏览:3686 次

一口气读完川端康成的三篇小说,像是捧着一盏温热的抹茶,初尝清苦,回味却泛起甘甜。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,却让我在合上书页后仍忍不住摩挲纸张,仿佛那些文字会在指缝间生出细密的露珠。

川端的故事总爱从一片竹叶的颤动说起。不像有些作家铺陈景物时像在堆砌积木,他笔下的晨雾、溪流、少女的发梢,都是故事的呼吸孔。读《伊豆的舞女》时,我常分不清是山岚浸润了少年的心事,还是少年潮湿的目光染透了整片山谷。当舞女薰子赤足踩过溪石,水花溅起的明明只是几粒水滴,却在书页间漫成一片温柔的海。

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故事太“淡”。是啊,比起武侠小说里刀光剑影的酣畅,比起冒险故事中环环相扣的悬念,川端的世界更像是用绢布包裹的漆器盒。但当你轻轻掀开盒盖,会发现里面盛着整个东方的月光——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里,藏着千年和歌的韵律;人物眼角眉梢的微表情中,晃动着能剧面具般的神秘美感。

最打动我的,是川端对“瞬间”的雕刻。就像茶道中“一服一服”的仪式感,他把某个黄昏的树影、某次错身的凝望,都凝固成琥珀般的永恒。《雪国》里驹子映在火车玻璃上的脸庞,与暮色中的山雪重叠的刹那,让我突然懂得:原来最深刻的情感,不需要惊涛骇浪来证明,细微处的震颤反而更接近生命的本真。

合上书时窗外的雨还没停。忽然觉得川端康成像是撑着油纸伞的行者,在时光的巷道里捡拾被我们踩碎的露水。他教会我们蹲下来看青苔如何在石缝中蜿蜒,教会我们听未说出口的话如何在沉默里开花。这种美不似夏花绚烂,倒像秋夜忽明忽暗的萤火,微弱却执着地照亮着文化的深潭。
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