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老作坊,李师傅布满老茧的手指正摩挲着青玉原石。这块璞玉在他案头躺了半月,每天他都要对着晨光观察玉料的纹路走向。隔壁打铁铺传来叮当声,王铁匠在反复调整风箱的抽拉节奏,炉火映得他额头的汗珠像琥珀般发亮。
玉屑在李师傅的刻刀下簌簌飘落时,总让我想起去年在木匠张伯家看到的场景。他给房梁划线时,眼睛几乎要贴到木料上,墨线弹下去的瞬间,手腕稳得像焊在桌角。那条笔直的黑线,总让我联想到春燕掠过水面留下的涟漪。
最让我着迷的是巷尾的裁缝铺。周姨踩缝纫机时,针脚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。有次我看见她拆了缝好的袖口,就为调整半粒米大小的针距。"线头藏不好,整件衣裳就少了筋骨。"她捏着兰花指捻线头的模样,让我想起奶奶在元宵节搓汤圆时的专注。
这些匠人身上都带着相似的气质,就像老樟树在岁月里刻下的年轮。王铁匠常说"火候差一丝,铁器就少三分精神",这话跟语文老师讲的"推敲"二字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原来不论是锤炼钢铁还是打磨文章,都需要这般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。
暮色中的作坊渐渐亮起暖黄的灯,李师傅的刻刀在玉石上擦出细碎的火星。那些跳跃的光点,多像散落在人间的星子,等待匠人用耐心将它们串成银河。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老作坊,李师傅布满老茧的手指正摩挲着青玉原石。这块璞玉在他案头躺了半月,每天他都要对着晨光观察玉料的纹路走向。隔壁打铁铺传来叮当声,王铁匠在反复调整风箱的抽拉节奏,炉火映得他额头的汗珠像琥珀般发亮。
玉屑在李师傅的刻刀下簌簌飘落时,总让我想起去年在木匠张伯家看到的场景。他给房梁划线时,眼睛几乎要贴到木料上,墨线弹下去的瞬间,手腕稳得像焊在桌角。那条笔直的黑线,总让我联想到春燕掠过水面留下的涟漪。
最让我着迷的是巷尾的裁缝铺。周姨踩缝纫机时,针脚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。有次我看见她拆了缝好的袖口,就为调整半粒米大小的针距。"线头藏不好,整件衣裳就少了筋骨。"她捏着兰花指捻线头的模样,让我想起奶奶在元宵节搓汤圆时的专注。
这些匠人身上都带着相似的气质,就像老樟树在岁月里刻下的年轮。王铁匠常说"火候差一丝,铁器就少三分精神",这话跟语文老师讲的"推敲"二字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原来不论是锤炼钢铁还是打磨文章,都需要这般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。
暮色中的作坊渐渐亮起暖黄的灯,李师傅的刻刀在玉石上擦出细碎的火星。那些跳跃的光点,多像散落在人间的星子,等待匠人用耐心将它们串成银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