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图书馆总让我想起老式留声机,阳光斜斜地爬上《诗经》泛黄的纸页,那些横竖撇捺便化作白鹭振翅,掠过两千年前的河洲。指尖摩挲着"关关雎鸠"的韵脚,忽然懂得何为"思无邪"——原来文字真的能让时光倒流,让十七岁的少年与周朝采诗官共享同一片月光。
总有人说纸质书在数字时代渐显笨拙,可每当看到"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"的墨痕,我仍会被这份笨拙的真诚打动。就像去年深秋,我在《古诗十九首》里读到"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",竟对着教室窗外飘落的银杏失了神。那些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的黄昏,反而因为与古人的悲欢相通,变得柔软透亮。
安意如说《诗经》是彼岸花,我倒觉得更像外婆压箱底的檀木匣。去年整理旧物时,在匣中翻出母亲抄录的《桃夭》,褪色钢笔字洇着淡淡桃花香。"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",二十年前待嫁少女的憧憬,穿越泛黄的横格纸,轻轻落在我的语文课本上。原来书籍不仅是阶梯,更是串起三代人心的红绳。
如今乘地铁时,我常在手机里存几首陶渊明。当"采菊东篱下"的平仄撞见窗外流动的霓虹,竟有种奇妙的和谐。某天邻座阿姨瞥见我屏幕,忽然哼起黄梅调里的《孔雀东南飞》,车厢摇晃中,两个陌生人因为几句古诗相视而笑。这大概就是颜如玉的真意——书中住着能让陌生人成为知己的精灵。
清晨的图书馆总让我想起老式留声机,阳光斜斜地爬上《诗经》泛黄的纸页,那些横竖撇捺便化作白鹭振翅,掠过两千年前的河洲。指尖摩挲着"关关雎鸠"的韵脚,忽然懂得何为"思无邪"——原来文字真的能让时光倒流,让十七岁的少年与周朝采诗官共享同一片月光。
总有人说纸质书在数字时代渐显笨拙,可每当看到"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"的墨痕,我仍会被这份笨拙的真诚打动。就像去年深秋,我在《古诗十九首》里读到"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",竟对着教室窗外飘落的银杏失了神。那些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的黄昏,反而因为与古人的悲欢相通,变得柔软透亮。
安意如说《诗经》是彼岸花,我倒觉得更像外婆压箱底的檀木匣。去年整理旧物时,在匣中翻出母亲抄录的《桃夭》,褪色钢笔字洇着淡淡桃花香。"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",二十年前待嫁少女的憧憬,穿越泛黄的横格纸,轻轻落在我的语文课本上。原来书籍不仅是阶梯,更是串起三代人心的红绳。
如今乘地铁时,我常在手机里存几首陶渊明。当"采菊东篱下"的平仄撞见窗外流动的霓虹,竟有种奇妙的和谐。某天邻座阿姨瞥见我屏幕,忽然哼起黄梅调里的《孔雀东南飞》,车厢摇晃中,两个陌生人因为几句古诗相视而笑。这大概就是颜如玉的真意——书中住着能让陌生人成为知己的精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