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·第二十四章
至诚之道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;
中庸·第四章
子曰:「道之不行也,我知之矣:知者过之;愚者不及也。道之不明也,我知之矣:贤者过之;不肖者不及也。」
中庸·第十四章
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 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
中庸·第二十三章
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 查看译文>
中庸·第十三章
子曰,「道不远人。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。」 「诗云,『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』执柯以伐柯,睨而视
中庸·第二十二章
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。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。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。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
中庸·第三章
子曰:「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」 查看译文>> 【译文:】 孔子说:“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
中庸·第十二章
君子之道,费而隐。 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,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。夫妇之不肖,可以能行焉,及其
中庸·第二十一章
「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谓之教。诚则明矣;明则诚矣。」 查看译文>> 【译文:】 由真诚而自然明
中庸·第二章
仲尼曰,「君子中庸;小人反中庸。」 「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。小人之反(有书作“小人之反中庸也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