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新校区五楼走廊眺望时,总会被远处工地的钢筋反光刺得眯起眼睛。那些银白色支架在暮春的雾气里若隐若现,像极了老校区钟楼尖顶的模样。
记得三年前的九月,我攥着书包带挤进老校门。晨光里蒸腾着包子铺的白汽,穿蓝白校服的人流中,总有几个红马甲志愿者弯腰捡起被踩扁的牛奶盒。最难忘那个戴眼镜的学姐,她校牌在阳光下闪成小银鱼,踮着脚把被风吹跑的值周记录板追回来。
课间操音乐响起时,整栋教学楼都在震动。初三走廊最先涌出穿深蓝运动服的人群,像墨汁滴落在清水里,渐渐化开成整齐的方阵。初二(3)班的体委永远踩不准节拍,却总能把"一二三四"喊出军歌的气势。跑道边的玉兰树被声浪震得簌簌发抖,花瓣落在教导主任锃亮的脑门上。
搬迁前最后那个中午,我躲在榕树洞里看《飞鸟集》。阳光透过气根织成金网,把"生如夏花"的诗句烙在书页间。忽然听见树冠深处传来细碎的响动,仰头望见两只松鼠抱着凤凰花籽,黑豆似的眼睛映着六月的流云。
而今新校区的自动门开合时总发出叹息般的声响。玻璃幕墙把天空切成规整的菱形,中央空调吹出的风带着金属的凉意。偶尔在楼梯转角瞥见褪色的运动会奖状,才惊觉那些为接力赛呐喊的日子,已和旧校服一起锁进了储物柜。
前几天经过天桥,看见几个初一新生在雨洼里踩水花。他们校服外套被风吹得鼓鼓的,像要起飞的白鸽。忽然明白每个路口都藏着时光的信物——老校区砖缝里的三叶草,新教室窗台上的多肉盆栽,还有我们掌心渐渐清晰的命运线。
站在新校区五楼走廊眺望时,总会被远处工地的钢筋反光刺得眯起眼睛。那些银白色支架在暮春的雾气里若隐若现,像极了老校区钟楼尖顶的模样。
记得三年前的九月,我攥着书包带挤进老校门。晨光里蒸腾着包子铺的白汽,穿蓝白校服的人流中,总有几个红马甲志愿者弯腰捡起被踩扁的牛奶盒。最难忘那个戴眼镜的学姐,她校牌在阳光下闪成小银鱼,踮着脚把被风吹跑的值周记录板追回来。
课间操音乐响起时,整栋教学楼都在震动。初三走廊最先涌出穿深蓝运动服的人群,像墨汁滴落在清水里,渐渐化开成整齐的方阵。初二(3)班的体委永远踩不准节拍,却总能把"一二三四"喊出军歌的气势。跑道边的玉兰树被声浪震得簌簌发抖,花瓣落在教导主任锃亮的脑门上。
搬迁前最后那个中午,我躲在榕树洞里看《飞鸟集》。阳光透过气根织成金网,把"生如夏花"的诗句烙在书页间。忽然听见树冠深处传来细碎的响动,仰头望见两只松鼠抱着凤凰花籽,黑豆似的眼睛映着六月的流云。
而今新校区的自动门开合时总发出叹息般的声响。玻璃幕墙把天空切成规整的菱形,中央空调吹出的风带着金属的凉意。偶尔在楼梯转角瞥见褪色的运动会奖状,才惊觉那些为接力赛呐喊的日子,已和旧校服一起锁进了储物柜。
前几天经过天桥,看见几个初一新生在雨洼里踩水花。他们校服外套被风吹得鼓鼓的,像要起飞的白鸽。忽然明白每个路口都藏着时光的信物——老校区砖缝里的三叶草,新教室窗台上的多肉盆栽,还有我们掌心渐渐清晰的命运线。